國外去九宮格女性STEM教育政策與實踐對我國的啟示_中國網
September 21, 2024|
admin|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長期以來,女性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TEM)領域的弱勢地位明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統計的研究人員數據顯示,在1996—2021年有統計數據的151個國家中,127個國家的女性研究人員數量占總數的50%以下,約56個國家的女性研究人員比例不足1/3。數智時代,性別數字鴻溝進一步加劇女性在STEM領域的劣勢地位。 激發女性在STEM領域的創新活力,有利于構建包容多元的科技創新生態;挖掘性別紅利,彌補STEM職業人才缺口,促進新一九宮格輪產業與科技發展。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利用STEM教育模式培育科技創新人才,其STEM教育相關規劃政策翔實、理論研究與數據調研較為細致,具體政策模塊中會有傾向地考慮女性STEM教育;一些國家還制定了女性STEM教育專項戰略。我國教育界對國外STEM教育宏舞蹈場地觀政策開展了大量研究,但僅少數研究關注女性STEM教育政策實踐。 近年來,國內科學界重視科研領域性別失衡問題,積極推進科研領域女性發展政策研究,實踐層面也制定了相關政策措施。我國科研隊伍中女性數量占比不斷上升,但仍不到30%,與多數發達國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我國應積極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加強女性STEM教育,更廣范圍內推進STEM領域性別平等。本文調研并解讀國外女性STEM教育的政策、規劃、項目,揭示相關政策內容、導向和執行情況,為我國政策制定和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國外促進女性STEM教育的政策設計 本文收集國外具有代表性的女性STEM教育政策,數據來自各國政府網站及教育機構官網,以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網站羅列的科技創新領域性別平等典型政策,借助內容分析法提煉出開展女性STEM教育政策的核心策略。本研究考慮到檢出政策的數量、代表性、可比較性等相關因素,最終選取2018—2023年發布的14份政策作為研究樣本,并依據UNESCO發布的《促進科學、技術與創新領域中性別平等的政策框架》對政策文本內容展開分析(表1和2)。文章通過公共政策評價框架及政策分析工具,從政策制定主體、政策要素、政策實施與評估3方面分析國外女性STEM教育政策特點。 國外推動女性STEM教育的政策制定主體 各國政府為推進女性STEM教育,廣泛吸納各界代表參與相關工作,并落實相關政策制定主體。女性STEM教育的政策制定主體主要分3類:綜合性行政機構或委員會,如美國白宮性別政策委員會、英國內閣辦公廳、日本性別平等委員會等;專門負責教育工作的部門,如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愛爾蘭教育部等;科技創新相關政府部門或研究性組織,如澳大利亞科學院、澳大利亞技術與工程學院和英國科學、創新和技術部等。女性STEM教育政策旨在為女性提供STEM領域的平等學習、工作或參與的機會,重點圍繞人才培育、教育戰略、職業支持、女性可見度等方面,具體關注點因政策發布主體不同而各有側重(表1和2)。 綜合性行政機構或委員會制定,以政府名義發布的政策重在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增加STEM領域女性教育及職業機會,以性別政策推動更廣范圍的性別公平。最先提出STEM概念的美國尤為重視本科及以上人才的培養,重視吸納更多女性以增強STEM教育多樣性,并希望借助《制定成功之路:美國STEM教育戰略》提出的“STEM教育5年戰略”,實現其成為STEM領域全球領導者的目標,同時利用《性別公平與平等國家戰略》等政策將性別問題納入政府工作主流,促進社會平等包容;澳大利亞政府通過《推進STEM領域女性發展》與《2020行動計劃》設計女性STEM教育專項政策提升STEM領域女性整體參與度,重視女性STEM教育的全覆蓋,強調工作領域的行業行動,增加女性可見度;英國通過《七國集團性別平等咨詢委員會2021年報告——讓婦女和女孩變得更好》的實施,提升女性接受STEM教育和從事STEM職業的機會,倡導女性終身學習。 教育部門政策關注學校教育階段的女性STEM教育,提高學生參與STEM課程及學科的公平性。愛爾蘭女性STEM教育專項政策《關于STEM教育性別平等的建議》強調早期教育階段女性友好的STEM教育實踐,構建證據導向的STEM教學模式;德國STEM教育政策《新的STEM行動計劃:在STEM教育中走向未來》涉及性別平等條款,通過對女性進行數學、信息科學、自然科學、技術(MINT)教育,改變STEM領域以男性為主的定型觀念,吸引更多年輕女性學習STEM學科。 科技創新領域政策多涉及女性科技人才培育,關注學術性STEM領域女性人才的成長。英國科學、創新和技術部發布的《科學技術框架》強調人工智能(AI)、數據科學等新興技術領域對女性人才的傾向性培育;日本科技創新政策《第六期科學技術與創新基本計劃》關注女性科技人才的培育環境支持、管理機制提升,提高高層次女性人才決策參與權等;韓國女性STEM教育專項政策《第四個培養和支持女科學家和工程師基本計劃》通過職業生涯的針對性支援,為女性科技人才構建“進入—成長—提升”的良性循環體系。 國外女性STEM教育政策要素分析 為了更深入調研國外具有代表性的女性STEM教育政策覆蓋范圍,依據UNESCO發布的《促進科學、技術與創新領域中性別平等的政策框架》將影響女性STEM教育的因素分為7個方面,即社會規范和定型觀念、初等和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職業發展、科學研究、政策制定過程、創新與創業,基本涵蓋了STEM領域促進性別平等的要素。 社會規范和定型觀念:多國明確要加快社會和文化轉型,改善STEM領域“泄露管道效應”“玻璃天花板效應”。愛爾蘭、澳大利亞指出要消除STEM領域社會性別偏見及結構性障礙;美國強調促進STEM領域的公平、準入和非歧視;韓國強調增強社會性別改革意識,促進國家科研事業的性別改革。 初等和中等教育:利用好初等和中等教育的窗口期,激發女性對STEM領域的學習興趣。澳大利亞強調通過教育激發女性在STEM領域的潛能,重視低齡段女性群體的STEM教育,實踐舉措涉及STEM教育課程改革、趣味性學習項目等;愛爾蘭從性別公平視角審查國家課程規范,并為早期教育工作者介紹STEM性別公平問題,創造女性友好的STEM教育環境;韓國政策指出要培育未來女性科技人才,加強中小學女性STEAM教育、女學生科學英才教育支援體系的建設。 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階段重視性別干預,助力培育女性STEM創新人才。日本政策指出大學理工科當年的女小樹屋性學生比例要高于上一年度的比例,國立大學校長管理成效評價中應含有鼓勵女性進入理工科學習的運營費用補貼;澳大利亞政策支持為女性提供STEM獎學金和實習的機會,例如“廣播技術女性獎學金”是頒給學習電子技術、電氣、通信工程或計算機系統等課程的女學生。 職業發展:各國政策均涉及對女性職業發展的支持,打破STEM職業性別隔離現象。澳大利亞、德國重視培育STEM職業女性,并加強女性STEM技能的培訓;德國通過“女性能見度”等全國性宣傳舉措,提高女性在科技創新領域的知名度;加拿大則呼吁政府公共部門建立更包容、多元化的STEM員工隊伍;日本小樹屋鼓勵女學生選擇科學和工程職業,要求到2025年,大學中講師及以上職稱的女性學術人員比例在科學領域達到12.0%,工程領域達到9.0%;韓國將加強新產業領域女性科技人才培養,如設定“培養10 000名創新人才”計劃中女性科技人才占比不低于30%。 科學研究:加強并促進STEM性別平等研究的傳播與交流。愛爾蘭教育部在制定政策前委托大學團隊開展大規模的國際文獻綜述調研,分析早期教育環境中STEM性別平衡問題的影響因素;加拿大共享服務部是向非營利組織Women in Tech World咨詢并復制其“能見度、學習與發展、正式指導、員工網絡、資源中心”5個方面的成功經驗。 政策制定過程:強調政策制定過程的科學性。英國在女性STEM教育政策等的制定過程中強調循證,即在調查現狀基礎上,根據發展需求和目標,綜合考量利益相關方建議進行政策制定,執行過程進行任務分解與細化,政策實施后有評估改進方案;澳大利亞政府委托澳大利亞科學院、澳大利亞技術與工程學院參與女性STEM教育等的戰略制定;韓國發布的政策文件中注明了政策推進過程,并簡要陳述各個階段的時間、人員及任務安排。 創新與創業:在女性STEM領域的創新創業方面關注度高。英國、美國均強調新經濟領域的女性創業和再培訓支持;美國還將促進創業技能作為STEM研究、學徒和培訓機會的一部分;韓國政策則支持女性科技人員技術創業。 國外女性STEM教育政策實施與評估 政府頂層政策設計更利于統籌國家力量,督促政策執行。美國關于女性STEM教育政策《制定成功之路:美國STEM教育戰略》與《性別公平與平等國家戰略》分別由美國STEM教育委員會(CoSTEM)與白宮性別政策委員會制定,以白宮名義發布。委員會依據戰略計劃與管理和預算辦公室協調,促進政策實施:美國STEM教育委員會負責制定每一輪的“STEM教育5年戰略”,監督并審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美國教育部、美國能源部、美國航空航天局等聯邦政府機構的STEM教育計劃;白宮性別政策委員會依據美國《性別公平與平等國家戰略》優先事項,結合美國國際開發署、美國勞工部、美國航空航天局等聯邦政府機構職能范圍及特征,輔助制定預算規劃、執行計劃、考核數據、管理培訓等實施計劃。澳大利亞《推進STEM領域女性發展》是國家戰略,澳大利亞政府及其STEM管理部門、科學院等科學機構以項目的形式合作推進《女性STEM領域十年計劃》實施。 政策實施強調落實責任主體及跨部門合作。韓國依據《第四個培養和支持女科學家和工程師基本計劃》細化女性STE舞蹈場地M教育的推進方向,具體任務落實到部門。澳大利亞依據《推進STEM領域女性發展》羅列政府舉措清單,給所有責任機構分配具體項目。美國STEM教育委員會統籌美國NSF、美國教育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等機構力量,通過跨機構工作組推進STEM教育。英國新成立的科學、創新和技術部以跨部門協調方式推進《科學技術框架》關鍵行動。 政策評估上重視收集性別數據,用循證思路完善政策。澳大利亞針對評估《推進STEM領域女性發展》的工作推進情況建有STEM Equity Monitor平臺,平臺匯總中小學、高等教育、職業領域等涉及性別方面的數據并發布年度數據報告,向社會公布STEM領域性別公平的現狀與趨勢。據澳大利亞政府《2023年STEM公平監測數據報告》顯示,2015—2021年,參加大學STEM課程的女性數量增長率為31%,男性為13%,女性STEM教育政策在高等教育階段成效明顯;2018年以來,澳大利亞參加STEM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女性人數穩步增加;2022年,澳大利亞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委員會(NHMRC)STEM領域項目中,女性申請者占比為37%,最終成功立項的項目中女性負責人占比15%,雖然女性申請研究項目的人數占比有所增長,但作為項目負責人的比重相比男性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同時,澳大利亞還采取預先設置的評估指南或標準開展項目評估,強調“嵌入評估文化”,操作層面上由STEM女性大使辦公室開發“國家評估框架”,以門戶網站形式輔助公眾開展對女性項目的評估。韓國審查并公布《第三個培養和支持女科學家和工程師基本計劃(2014—2018)》的各項性別數據,針對性調整《第四個培養和支持女科學家和工程師基本計劃(2019—2023)》的政策方向。愛爾蘭收集來自教師、學生及第三方機構的評估數據,為實踐教學、政策修訂提供依據。美國發布的《制定成功之路:美國STEM教育戰略》與《性別公平與平等國家戰略》實施是通過評估審查和定期報告來確保問責制。 國外促進女性STEM教育的實施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