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中生枪杀4人!其母被判过失杀人查包養網心得,将面临最高15年监禁_中国网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子女犯罪,父母是否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当地时间6日,美国关于一起校园枪击案的最新判决给出了答案。据美国有线电视包養新闻网报道,2021年11月,15岁的密歇根州高中生伊森·克伦布利在校园内开枪射击,造成4人死亡。他于去年12月被判处终身监禁,不得假释。而他的母亲、45岁的詹妮弗·克伦布利在本月6日被判过失杀人罪,将面临最高15年的监禁。 报道称,经过近11个包養網小时的陪审团审议,密歇根州奥克兰郡法院对詹包養網妮弗作出有罪判决。检察官认为,尽管詹妮弗没有和她儿子一样扣动扳机,但她应对4名死者包養平台推薦承担刑事责任。检察官凯伦·麦克唐纳告诉陪审团,伊森的父母在此案中存在严重疏忽,他们给儿子购买了案发时使用的手枪,而这把手枪就放在夫妇俩的卧室里,没有上锁保管。在案发前的那个周末,詹妮弗还与儿子一起去到射击场测试枪支,事后还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称,他们一同“测试了儿子的新圣诞礼物”。 法院还获悉,枪击案发生前一天,一名老师曾报告看到伊森在网上寻找弹药,但母亲詹妮弗似乎并不关心。她当天给儿子发短信说:“你必须学会不被抓住。”检方还强调詹妮弗在案发当天的不作为。枪击案发生的当天早上,一名老师发现伊森在数学试卷上画了一把枪和一个被枪杀的人,克伦布利夫妇很快被叫到学校。然而,克伦布利夫妇以“工作原因”为由拒绝带伊森回家,也没有提及给儿子买过枪。在伊森重新回到课堂两小时后,他就朝同学开枪了。 伊森犯案被捕后不久,克伦布利夫妇也被抓捕归案,他们已经在监狱里度过了两年。伊森的父亲詹姆斯将在3月受审。英国《泰晤士报》称,克伦布利夫妇是美国第一对因孩子实施大规模校园枪击事件而面临刑事指控的父母。报道称,尽管美国不少法律专家对此案判决结果存在分歧,但包養網许多枪支管制支持者乐见该判决,并希望借此扩大对大规模枪击事件的追责范围。(向歆悦)

AI助力打造科学研究新范式_查包養心得中国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科学研究有2个主要目的:发现基本原理,如发现行星运动规律和量子力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解决工程和工业中出现的问题。科学研究有2种主要方法:开普勒范式,即数据驱动的方法;牛顿范式,即基本原理驱动的方法。前者最好的例子是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即开普勒通过分析观察数据发现了这些规律。后者最好的例子是牛顿对行星运动三定律的解释和运用。牛顿提出了力学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此基础上将行星运动问题归结为一个常微分方程问题并推导出行星运动三定律。这里原始的科学发现是开普勒做出的,但他并不理解其背后的原因。牛顿进一步发现了背后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进而可用于许多其他问题。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在量子力学建立之后,寻找基本原理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早在1929年,狄拉克就宣称,“大部分物理学和整个化学的数学理论所需要的基本物理定律已经完全被人们所知,困难在于这些定律的精确应用导致方程过于复杂而无法求解”。他的断言不仅适用于化学,也适用于生物学、材料科学,以及所有其他不涉及高能物理的自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实际情况中,通常不必深入到量子力学层面,而可以使用一些简化的基本原理,如气体动力学的欧拉方程和流体力学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对于应用数学家来说,一方面有了这些基本原理,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相关的工程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数学问题,再具体而言是常微分方程或偏微分方程问题。另一方面,在开发出有效的工具之前,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科学家只能大幅度简化或彻底忽略这些基本原理。 冯·诺伊曼认识到计算机和数值算法应该提供一种利用这些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通用方法,这是一个重大进展。沿着这个方向,人们提出了许多求解这些微分方程的数值算法,如有限差分、有限元和谱方法。这些算法的基本出发点是一般函数可以用多项式或分片多项式逼近。这些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今天,科学计算已经成为现代技术和工程科学的基础。许多学科,如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和电磁学,由于引入数值算法而发生了彻底改变。 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目前,科学研究中并非所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例如研究材料的性能和设计、药物设计、内燃机设计,以及许多控制问题仍然远远做不到使用基本原理来解决。在这些领域,理论工作往往与现实世界相去甚远,现实世界的问题必须通过试错或靠经验来解决。这导致科学研究效率低下,相关领域的技术提升进展缓慢。 所有这些“困难”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它们依赖于多个独立变量。所以,这些困难实际来自维度灾难。以量子力学的薛定谔方程为例,忽略对称性,波函数中独立变量的个数是粒子数量的3倍,所以10个电子的系统虽然是非常简单的体系,但其对应的30维空间偏微分方程却已经非常复杂! 人工智能为科学计算提供新的解决方法 深度学习在图像分类、图像生成和围棋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些都是标准的人工智能问题,但从数学角度来看,这些问题其实是函数逼近、概率分布的逼近和采样,以及求解贝尔曼方程的问题。而所有这些都是应用数学,尤其是计算数学长期面临的典型问题。不同之处在于,这些人工智能问题比应用数学中处理的问题维度要高得多。以图像分类问题为例,这里的自变量是图像,每个像素都是1个自由度。因此,1张32×32像素的彩色图片有3 072个自由度。换句话说,这个问题的维度是3 072。 深度学习在这些高维问题上取得的成功提示深度神经网络可能是逼近高维函数更有效的工具。虽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深度学习的数学理论,但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和直观了解。首先,神经网络就是一类特殊的函数。如果使用规则网格上的分片线性函数来逼近一个函数,其误差与网格大小的平方成正比。这正是维度灾难的根源:随着维度的增加,同样网格大小所需要的格点个数呈指数增长。不仅基于分片线性函数的逼近是这样,所有基于固定基函数的逼近方法都是这样。如果利用神经网络函数来逼近一般的函数,那么至少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证明其逼近精度不会随着维度的增加而恶化,就跟计算数值积分的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一样。 这个观察结果有着广泛的意义。因为函数是最基本的数学对象之一,所以一个新的高维函数逼近工具将对许多不同的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深度学习应该有助于解决之前讨论过的那些受维度灾难困扰的问题。这是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AI for Science)的出发点。 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是预测蛋白质结构的AlphaFold算法。蛋白质结构是生物学最基本的问题之一。研究蛋白质结构的基本方法是首先最小化整个蛋白质—溶剂系统的总势能。但2个主要的困难限制了这种方法的成功:获得精度足够高的势能函数,以及该函数景观的复杂性。科学家也曾尝试过数据驱动的方法,但其成功仅限于预测二级结构,如α-螺旋和β-折叠。通过充分利用蛋白质序列数据集及最先进的深度学习模型,DeepMind公司开发了AlphaFold2算法,它以非常优雅的方式基本解决了蛋白质结构问题。这项研究震惊了世界。 AlphaFold2是纯粹数据驱动的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AI for Science是一个纯粹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事实上,科学研究遵循如前所述的基本原理或第一性原理,而AI for Science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用人工智能方法为这些基本原理开发更高效的算法或近似模型。在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是分子动力学。分包養子动力学是生物学、材料科学和化学的基本工具,其思想是通过计算体包養網系中原子的动态轨迹来研究分子和材料的性质。原子运动遵循牛顿定律,困难的部分来自于模拟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或势能函数。经验势函数的方法是尽可能地猜出原子间势能函数的函数形式,然后用一些实验或第一性原理计算出的数据来拟合其中的参数。虽然这种方法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但作为一个研究特定体系的定量工具,它是不可靠的。1985年,Car和Parrinello开发了第1个基于第一性原理的人工智能方法:通过使用量子力学模型(如密度泛函理论)来实时计算原子之间的作用力。这种方法能够以第一性原理的精度来模拟特定体系。但在实践中,效率是一个瓶颈。由于效率的限制,只能用这种方法来处理含数千个原子的体系。 机器学习提出了一种新的范式。在这个新的范式下,量子力学仅用于提供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可以使用机器学习方法来得出原子间势能函数的精确近似,然后就像使用经验势能函数一样将其用于分子动力学模拟。 为了使这个策略真正有效,必须处理2个重要问题。 网络架构。它应该是可拓展的,并且遵循物理学基本规律。可拓展性能够在小体系上做机器学习并将结果应用于更大的体系。这个问题在Behler和Parrinello两位科学家的经典工作中得到了解决。遵循物理规律意味着必须保持对称性、守恒律、不变性和其他物理约束。在势能函数这个问题中,需要考虑的主要是平移、旋转和置换不变性。这可以通过使用一个嵌入网络来实现,该网络将原子位置的信息映射到一组保持对称性的函数上。然后再通过一个逼近网络来拟合势能函数。 数据有关。一方面,如果希望机器学习方法产生的势能函数在所有感兴趣的实际场景中都与原始的量子力学模型一样精确可靠,那么训练数据集就需要能够对所有这些不同场景都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另一方面,由于标注数据是用量子力学模型计算出来的,而这些计算是比较昂贵的,所以希望数据集尽可能小。这就需要一种自适应数据生成算法,它能够帮助人工智能在学习过程中动态生成“最优”数据集。 ELT算法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它由探索(exploration)、标注(labeling)和训练(training)3个部分组成,因此得名ELT。ELT可以从没有数据和粗糙的初始势能函数开始。在探索过程中,使用一些采样算法(如某种分子动力学方法)来探索不同的原子构象。对于遇到的每个构象,可以计算出一个指标值来查看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标注。然后将标注好的数据添加到训练数据集中,并基于它定期更新对势能函数的逼近。 该算法的关键在于采样方案和如何计算指标值。采样方案的基本思想是仅探索实际感兴趣且缺乏足够多的训练数据的构象空间。指标值的关键在于判别哪些构象附近还缺乏足够多的训练数据。对于后者,ELT方案采用的方案是训练一组近似势能函数。这组近似势能函数之间的标准差定义为指示函数。对当前采样到的构象,如果其指示函数值超过了阈值,就对该构象作标注。其背后的逻辑是,如果这个构象附近有足够多的训练数据,那么不同网络预测的势能函数值都应该非常准确且彼此接近。大的标准差表明附近没有足够多的训练数据,因此应该对当前构象进行标注并加到训练数据集中。对于采样算法,选择带偏差的分子动力学,其中偏差势函数由当前对势能函数的逼近来定义,并由其准确性的置信区间大小来定义权重。其背后的逻辑是,如果当前已经得到的势能函数在一个区域范围足够准确,那么应该离开这个区域而到其他地方进行采样。 有了这些主要组件,确实可以为一大类(如果不是全部的话)原子体系提供具有第一性原理精度的势能函数。所得的模型称为深度势能分子动力学(deep potential

“天眼”望星河 查包養app山间科普热_中国网

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的“中国天眼”(FAST),是目前全球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至今已经发现740余颗新脉冲星,极大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边界。 在距离“中国天眼”约5公里的地方,克度镇依托“中国天眼”发展起“天文小镇”,热爱天包養網心得文、崇尚科学的访客纷至沓来,感受国之重器的科技魅力,聆听科学家的动人故事。 随着当地天文科普研学兴起,这个大山里的小镇愈发热闹。在曾经闭塞寂静的山坳坳里,“中国天眼”看到了遥远星河,也点亮了人间烟火。 ——编  者 层峦叠嶂,翠林如海。在平塘的山间,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静静凝望,探寻百亿光年之外的射电信号。 银汉迢迢,星河耿耿。在平塘的夜里,包養網人们抬头仰望,思绪总易飘向星辰大海,好奇天际尽处是何处。 第一次来到建有“中国天眼”科普基地的“天文小镇”,7岁的于昊杨兴致勃勃:“妈妈,这里的‘大锅’真的能找到我们看不见的星星吗?”“等我们参观完,你就能找到答案了。”母亲杨琳笑着说。 感受宇宙呼吸 探索天文奥秘 “中国天眼”科普基地包括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天文时空塔、南仁东事迹馆以及球幕飞行影院等。其中,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是杨琳母子来到“天文小镇”的首站打卡地。 进入体验馆序厅,一尊屈原的雕像置身中庭,抬头仰望,穹顶星光闪烁。“日月安属?列星安陈?”2000多年前,屈原对浩瀚宇宙发出的疑问似乎仍在回响。宇宙之“问”跨越千年,始终牵引着人类涌动不止的好奇心。从浑天仪看到日晷,听着古人观星探天的故事,于昊杨对宇宙的好奇心被一点点激发。 操作平板电脑,下达观测指令,FAST系统主动调整反射面及馈源舱姿态,接收、处理、分析电磁波,生成数据进行存储、传输……这不是在FAST观测基包養地,而是在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的FAST仿真体验室里,访客们深度体验FAST的工作原理,模拟FAST寻找星星的过程。 射电体验厅的一角,模拟陨石上放置着耳麦,戴上后耳边传来“中国天眼”捕获的脉冲星信号处理转换而成的音频:像潺潺水声,像汽船鸣笛,像心脏跳动……“这是‘天籁’,你也可以称它为‘宇宙呼吸’。”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的讲解员说。 “第一次听到来自宇宙的声音,有‘零距离’接触天体的激动。”杨琳感慨。 更强烈的震撼来自亲眼看到“中国天眼”。 搭乘摆渡车盘山而上,攀登上几百级台阶,访客们来到瞭望台,满目苍翠中,一口银白色的“大锅”映入眼帘,人群中发出阵阵惊叹。“这就是‘中国天眼’,足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通过‘大锅面’和中间吊起的馈源舱,不但可以‘听’到电磁波,还能帮助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中国天眼”科普基地讲解员胡啟秀介绍,截至目前,“中国天眼”已经发现740余颗新脉冲星。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无论是游览科普展馆,还是参观科技设施,都让更多人能够了解科技创新,感受科学魅力,从而激发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平塘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柏文丽说。 汲取精神力量 灌溉科学梦想 “中国天眼”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实现了我国在前沿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原创突破,以南仁东为代表包養網價格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为此默默工作,无私奉献,令人感动。 “‘天文小镇’不仅有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中国天眼’瞭望台让人探寻宇宙奥秘,还有南仁东事迹馆,让参观者感受科学家精神、汲取奋进力量。”胡啟秀介绍,南仁东是“中国天眼”的原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中国天眼”历经多年论证、立项及艰苦建设后落成启用,南仁东为此毫无保留地燃烧生命直到最后一刻。他与全体工程团队一起通过不懈努力,迈过重重难关,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望远镜的梦想。 既要建好,更要用好。现在的“中国天眼”观测基地,仍有100多名年轻“探天者”默默坚守。数据中心运维工程师、测控工程师……他们继承了南仁东等老一辈科学家们精益求精、不畏艰难的求索精神,甘于寂寞,乐于奉献,勤于钻研,让凝聚无数心血的国之重器稳定可靠运转,在群山深处展现年轻人的使命担当。 了解“中国天眼”、知晓科学家事迹,几乎成了当地人的默契,大家都能说出几个故事。克度中学物理教师石贵海说,每逢新学期开学,学校都会专门组织学生参观南仁东事迹馆,这也是许多访客来到“天文小镇”的必去之地。 南仁东事迹馆里的一张张图片,一段段影像,再现了他一生为国造重器的动人故事。“中国天眼”一项项亮眼的科学成果,离不开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继续发扬科学家精神,把“中国天眼”运行维护好,保持优包養網心得良的观测性能,产出高质量的观测数据。“我也要学好知识,当科学家,成为像南爷爷他们那样的人。”参观的小朋友说。 夜幕降临,“中国天眼”静静凝望,仿佛看透百亿光年;繁星闪烁,孩子们抬眸遥望心中的梦想。 结缘观天巨目 迎来山乡巨变 气势磅礴的观天巨目,令人沉醉的璀璨星空,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天文小镇”里风景可不少。 “贵州遍布喀斯特地貌,形成不少洼坑、溶洞,‘中国天眼’就是依山就势,利用天然洼坑作为台址。”“中国天眼”科普基地讲解员余悦说,“天文小镇”依托地质奇观、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等,推出“科普+探险”“科普+民俗”等诸多研学旅行路线,既能满足访客对天文宇宙的好奇探索,又能一览喀斯特地貌、体验少数民族文化。

甘肃定西:打造乡村人才聚集“洼地”促振兴_中国查包養網站比較网

本报讯(曹超群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明)近年来,甘肃省定西市紧盯“引育留用”关键环节,奋力打造人才聚集“洼地”,推动各类优秀人才向乡村集聚,推动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 定西市加大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引进力度,推行“企业+基地+能人”模式,“点对点”支持乡包養村振兴龙头企业人才引进,组织121家企业通过参加校园招聘会、网络招聘会等活动引进各类人才2200多名,有效为农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产业链延链补链;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支持各类企业、科研院所等采取顾问指导、项目合作、咨询论证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30多人次,为乡村发展借智聚智;加大本土人才引进力度,着力搭建乡土人才聚集平台,打造一批有场地、有资源、有平台、有导师的全要素农业众创空间。 定西市坚持强化职业教育,建包養網心得立完善乡村人才教育培训制度,推动“校地联姻、地企联姻”,联合农业、医疗等领域高等院校开设各类乡村技能专业班;强化赴外培训,采取大专班、小分队等形式,坚持每年组织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特色产业的技术骨干到农业包養发达地区进行研修培养;强化实践培训,围绕培育乡村产业包養人才、乡土特色人才、乡村治理人才等建立“田秀才”“土专家”讲习所,通过技能传授、技术攻关等形式,在生产一线帮教业务技能,促进加速成长。 包養行情 定西市着力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出台加强人才工作聚力保障高质量追赶发展的“真金白银”举措30条,营造尊重劳动、爱惜人才、支持创业的浓厚氛围;注重关爱服务,建立健全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等“一揽子”服务,定期开展健康体检、走访慰问等活动,组建市级专家服务团,常态化开展“组团式”服务,帮助解决技术难题,着力打造贴心暖心的服务保障。拓展晋升空间,健全乡村人才政治激励、薪酬激励机制,分类制定乡村人才评价标准体系,对表现优秀、群众公认的人才优先评先评优、评聘职称,推动形成人才留得住、干得好、有发展的乡村振兴人才工作新局面。 定西市积极优化产业布局,针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积极加强马铃薯、中药材、铝冶炼等传统优势产业规划布局,推动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规模提升,为乡村人才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强化项目支撑,近3年先后争取实施省级人才项目17个,市县实施重点人才项目97个,涵盖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个产业发展领域,全力支持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创新创业,辐射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拓展发展空间,依托中国·定西马铃薯大会、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定西宽粉节等重大节会,不断加强与名企、名校、名家的交流合作,创建国家级、省级创新基地29家,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2900多名。

让行道树与城市一起发展成查覓包養價格长 _ 中国发展门户网-国家发展门户

“从江南飞抵西南,城市两边的行道树也从梧桐变成棕榈”“小城温暖的空气里飘着雨丝,若有若无的樟树气味就是我的乡愁”……城市行道树不仅是赏心悦目的城市景观,更是代表特色风貌的城市名片,带有时光烙印的人文情怀。 近日,本报收到不少读者来信,为种好管好城市行道树建言,记者也赴多地采访园林绿化工作者、市民群众、专家学者等。大家纷纷表示,要重视城市行道树的景观和历史人文价值,科学规划、精细管理,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成为市民的美好记忆。 “一路一树”“一街一景”,让城市各具特色、各有特点 武汉读者杨宣义日前来信说,前些时候看到有段路两侧长得好好的樟树,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被挖走。“建议把行道树与城市包養行情园林建设结合起来。一条路有一条路的特色,一条街有一条街的美景。”杨宣义说。 近些年,城市行道树受到广泛关注。常有读者和网友投诉,路已修好却不见绿化,或者多年行道树突然不见了。人们不但关注行道树活得好不好,还希望树能枝繁叶茂带来阴凉包養網,成为抬头可见的生态景观。如今,很多城市把行道树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心规划设计。 山西大同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记者近日来到平城区古城墙一带,园林绿化养护古城队长宋立告诉记者:“大同干旱缺水,常绿树选择种类有限,有些植物虽然造型好,但管护难度大,容易发生病虫害,也不易成活。这些年,我们尽量选择常青树,尤其是景观油松,冬季雪后别有一番意境。” “城市不断发展,行道树种植养护的思路也应当与时俱进。”大同市园林绿化中心主任任帅说,十几年前,大同行道树多是单一树种,近年来先后实施了多项道路绿化工程,在广泛选择乡土树木的基础上,也引进了一些新品种,历经十余年培育,已绿树成荫。如今的大同,国槐、油松、白蜡、元宝枫、云杉等郁郁葱葱,丁香、栾枝、金叶榆、连翘、各类观赏海棠等婀娜多姿,“春有百花秋望果,夏有绿荫冬看松”,层次分明的植物群让大同四季色彩纷呈,也为市民们增添了一道道绿色的记忆。 在山东青岛市八大关风景区,临淮关路两侧龙柏劲拔苍翠,形成一条绿色长廊。魏志清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他对“八大关”的行道树如数家珍:“春天韶关路的碧桃开得最好,秋天嘉峪关路上枫叶正红,冬天紫荆关路的雪松配上白雪,让人流连忘返。还有宁武关路的海棠、居庸关路的银杏、山海关路的法国梧桐,每条路上的树都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美景。” 包養網 “一排排历史建筑加上一行行枝繁叶茂的行道树,游人会有种穿越历史的奇妙感觉。这就是八大关风景区独特的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前来参观游玩。”青岛海滨风景区八大关风景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张超说。 今年夏天,云南昆明市举办了蓝花楹文化节,主角蓝花楹就是行道树。五华区教场中路有最具特色的蓝花楹景观道路,每到盛花期,整条路仿佛蓝紫色花河,不少游人慕名到此打卡。据五华区绿化处副处长孟瑞东介绍,蓝花楹成为“网红”景点其实是无心之举,“这个树种是上世纪80年代才引种的,因为花朵密集、花色艳丽,受到人们喜爱。昆明市也把蓝花楹作为打造‘一路一景’的行道树种之一,目前,在昆明主城区种植了1.8万余株蓝花楹树,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留住“有故事的树”,让城市记忆代代传承下去 一名河南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说舞钢市老许泌路边的树不知为什么被砍掉了,“都是好多年的树,长这么大不容易,怎么能说伐就伐了呢?” 浙江嘉兴市读者庄永明来信表示,一些地方为拓宽马路,把种植了几十年的行道树砍了;有的地方把几十厘米直径的香樟移栽到别处,因为缺乏管护,不久就枯死了大半。行道树是宝贵的公共资源,建议相关部门做好长包養远规划,在各项工程建设中充分考虑行道树的价值,做好保护工作。 在河北保定市,种国槐有相当长的历史,有的国槐已有几百岁了,市民亲切地称为“长寿树”“幸福树”,国槐也成为保定的人文景观和历史符号。保定读者陈双田在来信中说:“行道树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培育,才能长大成材,可个别城市栽种不过几年甚至不满一年就挖了重栽。树都长不大,又何谈成为城市名片?” 对不少市民来说,行道树不仅是一棵树,还是感情的寄托。有些行道树还与城市历史紧密相联,“有故事的树”也是市民记忆的重要载体。四川眉山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有关部门从苏东坡的诗词歌赋中筛选出适宜作为行道树的紫薇、海棠、木芙蓉等,打造成东坡文化符号街景。眉山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主任余永忠说:“枝繁叶茂的行道树与苏东坡传诵至今的诗词相得益彰,市民们因为诗词感受到了行道树的美,也因为行道树记住了苏东坡诗词。” 种好管好行道树需要科学管理和精细化工作。在青岛,湖南路、江苏路、安徽路都是典型的“悬铃木一条街”,这些树木与历史建筑一起见证了青岛的发展变迁。为了保护这些有历史底蕴的行道树,有关部门专门出台了保护管理办法,建立了数据库。据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园林和林业建设处副处长贺蕾介绍,有的老行道树虽然尚未达到古树标准,园林绿化部门也把它们列入古树名木后备资源,进行精细化管护。 “主城区特别是古城墙一带,商铺多,用地空间有限,以前不时发生沿街花木被私自移走的现象。后来通过宣传引导,大家保护意识大大提升,这种情况基本没有了。”大同市城市园林绿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凯英说,最近发现曾经让道保护的一棵老槐树又有生长受限的情况,“我们正打算挖开周边路面,扩大树池,让老槐树更好地‘呼吸’。”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昆明种植了大量银桦作为行道树。这种树高大丰茂,但枝干较脆,雨天极易断枝,逐渐被其它树种取代。考虑到几十年的银桦为市民留下难忘记忆,昆明市特别在翠湖环路、青年路等地留下整条路的老银桦。“雨季到来前,我们都会预先排查,对弯度大或倾斜度大的树枝采取防范措施。”孟瑞东说。“我们多花些心力尽可能地保护好行道树是值得的,让城市记忆随着行道树一代代传承下去。” 做好规划,科学论证,考虑当下和长远 “几乎每次道路拓宽和老街改造工程,都会造成树木毁损。很高大的黄桷树突然就不见踪影。”重庆读者赵正荣说。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地在树种选择、工程建设、树木养护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有些地方仍存在随意砍树毁树问题。 安徽合肥读者陶余来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当地长江路上的梧桐是上世纪50年代栽种的,市民对此有着深厚感情。后来,在道路拓宽改造工程中,梧桐树被砍伐一空,市民意见很大。此后,在芜湖路改造时,有关部门保留了种植70多年的梧桐树,得到了市民的点赞支持。“两相对比,人们发现,当初要是保留了长江路大东门至大西门之间的梧桐,该多好啊。”陶余来说。 据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景观分院院长王军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大规模城市建设刚刚起步,对城市记忆、城市风貌或历史文化印迹关注度不足,对行道树的历史文化价值认识不到位,导致大量市民有记忆、有感情的行道树被砍伐一空。“近些年,随着时代发展,大家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对行道树的认识和保护更加到位。”王军说。 “青岛在道路施工建设时,都会征求园林绿化部门的意见,广泛听取市民的意见,避免行道树被乱砍滥伐。”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园林绿化管理处副处长王科春说,青岛地铁4号线在建设时申请迁移周边道路近百株大规格悬铃木行道树,园林和林业局多次与地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沟通协调,采取调整地铁附属设施位置、优化施工方案等措施,避免了部分行道树的迁移。“最近,我们针对正在建设的地铁9号线也在努力协调,仅城阳区就减少了200余株行道树的迁移。”王科春说。 广东韶关市读者刘可原提出,在城市建设中,移走行道树是经常采取的做法,“看起来虽然没有直接砍掉,但移来移去,树很容易就死掉。道路建设要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道路扩容也要多方考虑。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保护好当下的行道树,也是为未来考虑、为后代造福。”

德国科研查包養app机构协同创新组织模式研究_中国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不断变革的科学研究范式和日益增强的学科交叉融合趋势提高了科技创新的难度,加深了科技创新的复杂度,加快了科技创新的速度,对传统单一主体的科技创新模式提出了全新挑战。协同创新逐渐成为“大科学”时代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成为创新型国家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趋势。 我国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在协同创新组织方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发展了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联合研发平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新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协同创新组织模式还存在不少弊端,协同创新的广度、深度、效果和持久性有限,没有形成基于利益驱动的协同创新长效机制。如何将科技创新主体有效协同起来,以最优化的组织模式进行创新,对于我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作为科技创新强国,其科技创新体系具有独特优势,各创新主体定位清晰、分工明确,形成了相互合作的协同创新关系。德国四大科研机构——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会(MPG,以下简称“马普学会”)、弗劳恩霍夫协会(FhG)、莱布尼茨科学联合会(WGL)、亥姆霍兹联合会(HGF)作为德国科技创新体系中重要的战略科技力量,在创新链上各司其职,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体现了协同创新的组织特征并取得显著成效。本研究以德国四大科研机构协同创新组织模式为研究对象,从协同创新目标、合作机构、组织机制、出资方式、政府作用和合作成效等方面,分析德国四大科研机构协同创新的做法和经验,为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的协同创新组织建设提供参考。 协同创新理论相关研究 随着创新理论的不断发展,协同创新的思想也逐步兴起。20世纪7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系统性地提出了协同理论,认为协同是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的联合作用及集体行为,结果产生1+1>2的协同效应。200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彼得·格勒(Peter Gloor)最早给出协同创新的定义,即“协同创新是由自我激励的人员组成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进行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我国关于协同创新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目前,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协同创新是指不同创新主体以合作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合理分工,通过创新要素有机配合,经过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单独要素所无法实现的整体协同效应的过程。协同创新作为一种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具有整体性、层次性、系统性、复杂性、动态性、集约性、学习性、有机性、自组织性等特征。 协同创新的组织方式具有多样性,国内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分类并给出分类依据。例如,2004年,李焱焱等依据创新主体作用的差异,将产学研合作分成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高校与科研机构主导型、共同主导型4种模式:政府主导型又分为政府指令型和政府推动型2种形式;企业主导型包括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共建研究机构3种形式;高校与科研机构主导型包括技术转让和专利出售等形式;共同主导型以利益为纽带,合作各方在平等地位下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促进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共担风险,共享利益。2012年,鲁若愚等从创新主体合作的紧密程度,将产学研合作划分成技术转让、委托研究、联合攻关、内部一体化、共建基地、共建实体6种模式:技术转让的常见形式是高校与科研院所出让技术,企业受让技术;委托研究是指企业作为委托方将研究任务委托给高校、科研院所等学术机构进行研究的一种行为;联合攻关的模式多以科研课题为载体、以课题组为依托,由产学研各方合作进行研究开发;内部一体化的典型形式是高校或科研院所开办企业,通过组织创新的方式将科研活动与现实经济相联系;共建基地和共建实体2种形式是指产学研各方共同投入,组建联合研发机构、联合实验室等科研基地或研发实体。2015年,王章豹等根据协同创新组织层次和紧密程度将产学研协同创新分为项目式、共建式、实体式、联盟式和虚拟式5种组织模式:项目式包括技术转让、委托研究、协同攻关3种形式;共建式的具体形式有共建研发基地、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共建高科技园区3种形式;实体式分为以高校科技企业为典型的内部实体模式和产学研各方组建法人经济实体的外部实体模式2种形式;联盟式以产业技术联盟为代表,可分为行业性产业技术联盟、区域性产业技术联盟和跨行业跨地区产业技术联盟3种形式;虚拟式则是指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建立起的网络化虚拟组织形式,有产学研虚拟合作教育和虚拟研发平台等形式。 之前文献的研究视角多集中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强调政府的引导作用和企业的核心地位,较少研究关注处于创新链不同环节的科研机构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本研究尝试以德国四大科研机构的多种协同创新组织模式为例,从创新链视角分析科研机构在协同创新中的作用。 德国科研体系及四大科研机构的定位 德国科研体系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3个板块组成。高校从事广泛的研究,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马普学会、弗劳恩霍夫协会、莱布尼茨科学联合会、亥姆霍兹联合会为代表的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是德国基础和前沿领域研究的重要科研力量,是国家战略性重点研究项目的主要承担者;企业主要开展基于自身发展需要的应用研究,是产品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在德国科研体系中,四大科研机构最具代表性,其是在二战后的建制化发展是德国科研实力快速复苏的关键因素。它们作为德国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定位上各有侧重,形成了分工明确、统筹互补的有机体系,共同造就了德国解决重大、复杂性科学挑战的主要阵地。 马普学会。马普学会成立于1948年,主要从事自然科学、生物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前沿基础研究和跨学科创新,是德国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科研机构,科研活动采用学术带头人(PI)制,约90%的经费来自德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机构式资助。 弗劳恩霍夫协会。弗劳恩霍夫协会成立于1949年,为发展面向企业需求的应用性科研而建立,是德国也是欧洲最大的应用研究机构,科研活动以委托科研为主,经费70%来自政府和企业委托的项目,30%来自德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机构式资助。 莱布尼茨科学联合会。莱布尼茨科学联合会成立于1995年,是拥有众多研究实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主要从事社会、经济和生态等面向应用的基础研究,约70%的经费来自德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机构式资助。 亥姆霍兹联合会。亥姆霍兹联合会成立于1995年,是德国最大的科研机构,以国家中长期性科研任务目标为导向,借助大型设备和科研设施在健康、能源、地球与环境、关键技术、物质、航空航天与交通6个领域开展大科学研究,科研活动采用项目制,约70%的经费来自德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机构式资助包養行情。 随着科学技术生产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日益复杂多样,德国四大科研机构在各自分工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通过建立创新效率更高的协同创新模式,实现智力上、方法上和学科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和交流。 德国四大科研机构协同创新组织模式 德国四大科研机构协同创新的组织形式多样,按合作组织结构的松散程度分为项目型、集成型、战略联盟型、平台型和网络型共5种组织模式。 项目型组织模式 项目型组织模式是一种动态、可扩展、灵活的合作模式,其组织结构紧凑,参与者之间的科研合作密切度高,管理快捷灵活,协同效率高效,合作研究项目聚焦具体科学问题。该模式的典型案例是马普学会和弗劳恩霍夫协会联合发起的合作计划(图1)。 合作目的。马普学会和弗劳恩霍夫协会自2005年起利用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交叉领域合作开发具有应用潜力的新技术,将一流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创新应用;通过2个或以上的马普学会下属研究所和弗劳恩霍夫协会下属研究所合作完成项目,实现各自无法独立完成的科研目标,填补创新链中的缺口。 组织机制。马普学会和弗劳恩霍夫协会的合作项目采用内部招标、内部竞争、联合评审、联合资助的方式,合作项目期限为3—4年。项目采用多级评审机制,先由马普学会和弗劳恩霍夫协会各派出3位所长组成评审委员会作出书面预选,之后邀请约5个项目组做项目陈述。马普学会主席和弗劳恩霍夫协会主席在评审委员会表决结果的基础上作出是否资助的最终决定,每年共批准2—4个新项目。马普学会和弗劳恩霍夫协会每年投入400多万欧元支持合作项目。 政府作用。德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为马普学会与弗劳恩霍夫协会合作的持续与深化提供资金和制度保障。2005年,德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缔结《研究与创新公约》,在该公约框架内,德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通过持续增加包括德国四大科研机构在内的非高校科研机构的预算,保障对非高校科研机构的经费投入,加强其在德国科研体系中的地位。各科研机构在经费稳定增长的保障下承诺采取更多措施来进一步提升科学研究的质量,措施之一就是深化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缩小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之间的差距。 合作成效。合作计划自2006年实施以来,马普学会和弗劳恩霍夫协会共投入约0.58亿欧元、资助项目55个。这些项目涵盖主题广泛,分布在生物技术、医学、微电子、催化研究、量子物理、信息通信、材料、能源等重要技术和具有经济意义的领域,实现了新型无稀土磁性材料、双梳光谱技术、阿秒级极紫外光脉冲激光器等技术创新。 集成型组织模式 集成型组织模式表现为一种集成化组织,这种集成是从整体及战略角度出发,打破以单一机构为主体的分散组织模式,将具有不同功能的组织要素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目的是通过相互补充,使组织体的功能发生质的突变,提升整体解决方案的供给能力和综合竞争优势,放大整体效应。该模式的典型案例是弗劳恩霍夫协会与莱布尼茨科学联合会合作组建的德国微电子研究工厂(图2)。 合作目的。2017年,弗劳恩霍夫协会下属的11家研究所和莱布尼茨科学联合会旗下的2家研究所共同制定并启动了跨地区的微电子与纳米电子研究项目——德国微电子研究工厂;其目的是通过跨区域合作方式将科研包養網与应用、科研与加工、科研与生产密切结合起来,在基础研究和客户特定的产品开发之间架起桥梁,向科学和工业领域的用户提供新技术和覆盖完整创新链的一站式、高成熟度的解决方案,推动德国乃至欧洲的半导体和电子工业的发展。 组织机制。德国微电子研究工厂将2家机构共13个研究所的2 000多位科研人员以及技术研发设备统筹组织,研究重点集中在“硅基技术”“复合半导体”“异质整合”“设计、测试及可靠性”4个未来技术领域。此外,德国微电子研究工厂通过“微波和太赫兹”“电力电子”“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的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光电系统”“传感器系统”“微机电系统执行器”6个技术平台,整合从系统设计到测试的整个技术价值链上的相关能力,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德国微电子研究工厂在柏林设立了办事处,负责协调组织德国微电子研究工厂的业务活动和发展战略,办事处人员包括德国微电子研究工厂负责人,4位技术领域经理负责规划技术领域的长期发展方向,若干项目经理负责联络产业界客户并对接应用性课题,以及一支传播团队负责宣传和市场营销。

乐查包養網站安县千名青年产业发展带头人赋能乡村振兴_中国网

原标题:乐安县千名青年产业发展带头人赋能乡村振兴—— 城市人才下乡 激活一池春水 距离春节还有个把月时间,往年这个时候,乐安县谷岗乡火嵊村村民李建军,都会忙着打电话推销自家的土鸡,今年却格外清闲。“返乡创业的张卫兄弟俩帮了大忙,他们在微信朋友圈帮助‘吆喝’,销售渠道一下打通了,土鸡销售一空,菊花、大米等以前卖不起价的农产品,现在畅销起来了。”李建军说。 农产品从滞销到畅销,是乐安县实施“百名城市人才联百村”,探索乡村共富新路径所带来的转变。近年来,乐安县引进优秀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能人等城市人才,深入乡村一线,绘就了一幅引才到乡村、育才在乡村、发展为乡村的乡村振兴“百美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做新农人 年轻人有了新舞台 走进乐安县增田镇瑶前村,32岁的邹涛正在牛棚给30多头黄牛喂料,动作熟练。很难想象,3年前,他还是一名在银行上班的白领。 在乐安县广大乡村,像邹涛一样远离繁华都市、回到乡村成为新农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原因何在? “最打动我的是政府的真诚。”邹涛说,回到熟悉的家乡创业看似简单,但资包養網金、技术、场地等问题,哪一项都十分棘手。“政府部门不仅为我找来导师,一对一进包養行技术指导,村里还帮助流转了4亩多地搭建牛棚,并提供20万元项目担保贷款,‘保姆式’服务,让我有信心回到家乡放手追梦。” 乡村创业环境较差、就业机会较少,曾让很多致力于建设家乡的年轻人望而却步。针对这一问题,2021年,乐安县在各乡镇建立青年人才党支部,对有返乡意愿的青年城市人才进行摸底,建立青年人才信息库,通过以才招才、产业招才、服务招才等方式引才回村,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和邹涛一样,近几年来,乐安县有1000余名青年种植养殖能手、企业经营能人从城市回到乡村,参与乡村建设。 产业升级 铺就共富共享新路 “以前镇里很多菜农因为生意不好,把种菜基地从镇里搬走了。”乐安县公溪镇村民游台生告诉记者,如今,随着镇里蔬菜基地的建设,返乡菜农越来越多,70岁的他在蔬菜基地实现“再就业”,有了一份月薪4000多元的工作。在游台生看来,引进的城市人才让公溪镇群众受益良多。 2022年,公溪镇打造600余亩蔬菜基地,邀请余干县种植大户朱文昌“拎包落户”。拥有十余年蔬菜种植经验的朱文昌,带来了专业的种植技术与销售渠道,带动100多户农户发展蔬菜产业,一改公溪镇以往“小散弱”的蔬菜种植局面。“现在基地每天售出蔬菜5000多公斤,接纳300多人务工就业,每年为农户增加务工收入8000余元。”朱文昌介绍,基地还与村办公司深度合作,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0多万元。 “城市人才熟悉国情、商情、乡情,不仅可以带来资金,还可以帮助村民适应新市场,赢得新发展。”乐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贵春介绍,针对乐安县农村面积大、农业占比重、乡村人口多的特点,当地政府引进城市人才创办、领办村办公司、产业基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例如,金竹畲族乡引进城市人才创办公司,解决了笋干滞销问题,大马头乡引进城市人才发展雷竹产业,山砀镇引包養網进城市人才发展生猪养殖……一改过去乡村有资源没产业、有产业不景气的局面,村里的产业活了,村民富了。 发挥优势 和谐乡村包養網美美与共 “捐资3万元,安装26盏路灯,乡亲们不再摸黑走路;出资1万多元购买大米和食用油,送给村里的老人……”谈及城市人才袁志强回乡带来的变化,鳌溪镇案山村村民黄爱清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来自不同行业的城市人才扎根乡村后,发挥各自优势,成为乡村治理的主力军,带动群众力量共治共享。 作为典型的移民村,增田镇小池村过去矛盾纠纷突出、村务管理薄弱。城市人才袁伟当选小池村党支部书记后,发动村里30名党员干部成为网格员,就地化解村里的大小事。从四好农村路建设到饮水工程实施,从环境卫生治理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推进,一桩桩民生实事的落地,小池村美了“面子”,也实了“里子”。2022年至今,小池村实现零信访。 近年来,乐安县选取的一批人脉资源广、经济实力厚,并愿意支持乡村建设的人才,通过“县聘村用、自主自愿、双向选择”等方式,将人才用到需要处、用到关键处。 吴贵春介绍,通过城市人才的引领作用,2021年以来,乐安县组织开展禾场话事会2687场,调解矛盾纠纷436起,为群众办实事2632件。此外,还带动160余名人才加入村“两委”队伍,打开了基层治理新格局,激活了乡村治理新动能。 相关新闻 新农人领跑 助乡亲就业 本报全媒体记者 徐黎明 寒冬季节,走进万年县石镇镇罗湖村振荣果蔬基地,10多个大棚里辣椒、西红柿等各种蔬菜长势喜人。“规模种植用工需求大,5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该基地负责人丁荣喜说。

落实“双查包養行情碳”行动 建设美丽中国_中国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各地区各部门锚定目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战略,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顶层设计。 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印发,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有关部门出台能源、工业、建筑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撑、财政支持、统计核算、生态碳汇等支撑保障方案,31个省份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 全国碳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进。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包養網交易市场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正式上线交易,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截至去年底,市场累计成交量达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今年初,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 围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各项重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陕西省榆林市推包養动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引进各方创新力量,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构建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同步探索能源供给、消费改革路径,走出一条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新路。 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推出“绿建未来”金融综合服务品牌,从融资、投资、结算、租赁、保险等多方面支持企业全流程、全链条、全领域的发展需求,与绿色产业同频共振。 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2012年—2023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下降26.8%,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超35%,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60%以上。 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我国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绿色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走进广东省“碳中和”新能源示范村——清远市新马村,家家户户蔚蓝的光伏屋顶折射出熠熠光辉。依靠建设分布式光伏、车辆农机具电气化等方式推动碳减排,通过植树造林固碳增汇,新马村搭建起一张近零碳的新型农村电网。“新马村去年减少碳排放1500余吨,相当于约7.5万棵树一年的固碳量。”为项目提供碳中和解决方案的南网碳资产公司项目负责人赵晓凤介绍。 中交集团按照钢筋集中加工、混凝土集中拌和、构件集中预制的要求推行集约化生产,承平高速项目全线钢筋加工数控率达到100%,大幅降低碳排放水平;中国建筑研发“轻质微孔混凝土装配式复合大板”等系列绿色建材,推广100多项绿色施工技术,形成被动式低能耗技术体系……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向绿色化、低碳化持续优化,已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5095家、绿色工业园区37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05家,培育绿色制造专业化服务机构500余家。 绿色发展助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4月10日,海南昌江,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玲龙一号”首台DCS(数字化控制系统)机柜就位并启动安装调试工作。项目建成投运后,预计年发电量达10亿千瓦时,年减少碳排放约88万吨。 能源绿色转型步伐加快。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5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装机。实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约7.42亿千瓦。 产业优化升级积极推进。万吨级绿氢产业化示范项目建成投产、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31吉瓦……我国累计退出钢铁落后产能1.5亿吨以上,完成钢铁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1.34亿吨,氢能、新型储能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在绿色转型强劲需求带动下,我国相关行业创新能力和产业实力大幅提升。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和最具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产业链,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6年位居世界首位,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的产量在全球占比均达到80%以上;风电机组制造产能占全球六成,全球前10家风电整机企业中有6家中国企业,主要零部件国产化率达95%。 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等目标任务。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我国将坚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各行业各企业凝心聚力、积极行动。 中国人寿持续加大在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布局,截至2023年末,全集团保险资金绿色投资存量规模超4800亿元。下一步,将继续发挥保险包養網、投资、银行业务合力,推进体制机制、产品服务、科技支撑等改革创新,持续健全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中国绿发积极开发建设海上风电、陆上风电等新能源项目。下一步,将以科技创包養新为引领,加大力度投资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加快液化空气储能、自同步电压源友好并网技术等示范应用。 开展可持续采购、全面使用环保包材、开展水足迹管理……伊利集团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施全生命周期绿色行动,引导各环节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2022年,伊利集团发布零碳未来计划和路线图,推动在2050年前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 海信集团主导参与100包養余项绿色低碳国家、行业、团体技术标准的制修订,有效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海信技术团队经过长期的技术攻关,推出生物基材料冰箱,在保证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冰箱抽屉等高强度结构件降碳50%。”海信集团研发人员常雪松介绍。

“找九宮格空間带着大家一起科学种田,我信心十足!”(我的家乡我建设)_中国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重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 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在村农民和在外老乡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促进人才、资金、技术下乡,汇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力量。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广大干部群众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推动发展活力勃发奔涌。撸起袖子,建设家乡,也正当其时。本版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我的家乡我建设”,探访各地各类人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故事,敬请关注。相关新媒体内容欢迎在“人民网+”客户端观看。 ——编者   要找徐淙祥,就得到田间。试验田里,徐淙祥蹲下身子,捏了把土,边搓揉,边感受土壤湿度。 摊开手,掌心布满厚实的老茧,一张口,是地道的方言。70岁的他,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了一辈子田,是个种粮大户,在当地远近闻名。 2022年夏收,小麦平均亩产超800公斤,再创新高。徐淙祥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丰收的好消息。 2022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徐淙祥回信。信中指出,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这让他倍感振奋、激动不已,“我们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带着大家一起科学种田,我信心十足!” “不下地,就吃不下饭” 轰隆隆,无人机在麦田上空盘旋,在飞手操控下,沿着预先设定的航线来回穿梭,不一会儿,追施氮肥就私密空間已完成。“有了植保无人机,施肥效率就是高!哪像过去背着大水桶、手持喷雾器,忙活一天都抵不上这机器一小时干的活儿。”站在田埂上,指着无人机,徐淙祥高兴地说。 谈及与土地的缘分,在老徐看来,是刻进了骨子里。 生于农家,长在乡村,读书的机会,他倍感珍惜。高中毕业后,徐淙祥却回到家乡种地。这个选择,让周边村民心中犯起嘀咕:好不容易出了个高中生,还有机会成为一名小学教师,舍了“金饭碗”不要,偏要地里刨食,是个稀罕事。 “我就想着能有一天,粮食实现高产,通过种田,大伙都能吃饱饭。”徐淙祥坦言。 凭着满腔热情,他从农业科技书入手,边学习,边实践。揣着一把放大镜,拿起一个记录本,徐淙祥一头扎进田里,用“笨办法”,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作物生长状态。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农学院的专家请教,琢磨如何种好小麦。 从风速到雨量,从植株高度到叶片颜色,老徐家中,如今摆满了一个又一个本子教學,写得满满当当。正如他所说交流的,日积月累,才能找到作物高产的规律。 老徐种田,有股韧劲儿。冬天,地冻天寒,麦苗都被薄雪盖住,有道人影,却在田里若隐若现。仔细一瞧,正是徐淙祥趴在地上,举着放大镜观察冬小麦分蘖。接过千亩高蛋白大豆丰产栽培实验的担子后,眼见豆苗长势喜人,没想到,遇着洪灾,水淹了田,急得他团团转。他当机立断,带上家人,扒沟抢排积水,三天三夜都没合眼。那一年,因天灾,不少农户大豆减产,老徐的千亩试验田却喜迎丰收。 近日,趁着天气晴好,农机手驾驶着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喷洒药剂进行除草。这不,一大早,放心不下的老徐就赶了过来,沿着田埂来回踱步,时不时抬头瞧瞧农机手作业。本不用他亲自上手,可对徐淙祥来说,这样看着才心安。 大豆开花、玉米抽穗、小麦拔节,无论何时,田间都能看到老徐的身影。手不闲,脚不停,徐淙祥拼了命,和土地结缘,与粮食为伴。就像他常念叨的那样,“不下地,就吃不下饭!” “良种配良方,农机搭农艺,咱是科学种田” 打小,徐淙祥就有个梦想,盼着育出优良品种,念着增加粮食产量。 通过杂交逐年选育,由他培育的“太丰8号”小麦新品种和“太丰6号”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接连出炉,近瑜伽場地10年,徐淙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豆品种4个、小麦品种2个。 作为种粮大户,徐淙祥流转了1230亩地。300亩是试验田,比对30多个农作物品种长势,开展肥料减施增效试验,其余900多亩则是用作规模连片推广示范。 虽是老农人,却有新办法。秋收时节,老徐的田采用的就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大豆混合套种的新模式,既能体现玉米边行优势,还可以发挥大豆固氮作用,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 “良种配良方,农机搭农艺,咱是科学种田!”为了改进土壤镇压效果,老徐用上了安徽省农科院改造后的新型播种机,果然土壤更加保墒,麦苗越发生机勃勃;作物缺水不用担心,只需在自走式喷灌机上设定好喷灌水量,点击按钮,便能实现自动浇灌;施肥打药,也有诀窍,不同于以往人工背负的喷雾器,使上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施药后,一天能完成300亩地,机动灵活,效率还高…… 田间观察设备,同样从放大镜变成了高科技,建起农作物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站。智能型虫情测报灯、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农作物病菌孢子自动捕捉培养系统……坐在家中,连上软件,轻触手机,从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到气温气压、虫情病害,一目了然。 农民挑上“金扁担”,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新技术、新理念加持,粮食丰收更有保障。徐淙祥耕种的田聚會場地地从几十亩发展到了上千亩,小麦单产不断刷新纪录,他对土地的热情却不曾消减,始终如一。 “农技推广,得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 遵循天时变化,把准农田命脉,徐淙祥总结出了不少经验。 既有通过麦苗形状判断长势的“小麦生产变化大,苗期掌握三耳朵”,又有讲述田管技巧的“拔节追肥不宜早,免得倒伏减产多”。老徐依据自个儿多年的种植经验,把小麦、玉米、大豆栽培技术,归纳成一个个通俗易懂的顺口溜,汇编成册,免费发给村民。 对当地农户来说,这可是高效种粮的一大法宝。“这些办法,真管用!都是他几十年里琢磨出的经验,跟着学,照着干,粮食产量提高不少。”这本册子摆在了种粮大户王韶山的案头,提起老徐,他连连称赞。

宇宙中的“捕焰者”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首找九宮格分享批在轨科学探测图像发布_中国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4月27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空间科学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上,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实施的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任务发布了第一批在轨科学探测图像。 爱因斯坦探针(Einstein Pro個人空間be,简称EP)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立项并实施的空间科学卫星系列任务之一,由中方主导,欧洲航天局(ESA)、德国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MPE)和法国航天局(CNES)以国际合作形式参与卫星研制,旨在发现和探索宇宙中X射线暂现源和爆发天体,并发布预警以引导其它天文设备进行后随跟踪观测。 卫星自2024年1月发射入轨以来,两台有效载荷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WXT)和后随X射线望远镜(FXT)在轨测试和仪器定标期间获取了多组宇宙天体的X射线科学观测数据,已探测到新的暂现源17例、恒星耀发168例,并发布全球电报10余条,引导国际上包括最大的Keck等多个光学和射电望远镜、空间 X 射线天文台开展了后随观测。探测到的新暂现源具有不同的起源类型,有潮汐瓦解恒星事件(TDE)、伽马射线暴、新的磁激变变星、新的X射线双星等,观测结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和关注,为国内外地面和空间望远镜协同舞蹈場地观测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EP卫星的主要能力就是以很高的灵敏度在天上寻找暂现源。”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首席科学家助理张臣介绍,物理领域的一些前沿的课题都蕴含在暂现源中,对观测到的暂现源的研究,有助于拓展人类的认知领域、拓宽物理学研究视野。他表示,EP卫星一方面将按照既定的观测计划不断巡天,期待着观测到更多的暂现源;同时可以教學場地接受科学家的申请,对他们感兴趣的天体进行观测。目前,EP卫星还处于标定观测阶段,等标定观测结束后即可进行交付,科学家就会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科学观测。 据悉,下一阶段,EP将加强国内外合作和数据开放共享工作,探测宇宙中转瞬即逝的“焰火”,为高能时域天文观测和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WXT)指向银河系中心的观测图像個人空間。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WXT)有着世界上最大的X射线聚焦成像视场,几乎覆盖了全天的1/11。(X射线数据版权EP科私密空間学中心) 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WXT)首次报告的暂现源。该伽马射线暴于2024年2月19日在WXT视野中突然出现,持续约100秒后消失。图中心的亮源是著名的蟹状星云(Crab),它也是WXT用于定位标定的源。(X射线数据版权EP科学中心) 后随X射线望远镜(FXT)对蟹状星云(Crab)观测图像。蟹状星云是著名的超新星遗迹,其前身星爆发于1054年,中国宋代天文学家观测到并详细记载下来。(X射线数据版权EP科学中心) 后随X射线望远镜(FXT)对梅西耶87(M87)椭圆星系观测图像。(X射线数据版权EP科学中心)